盘点:失败OTO十大死因
近些年,互联网吹来的改革风浸润了世界各地,有史以来,每一次全球范围的巨大变革都会引起世界格局的重新确立,社会分工重新规划,届时,商业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重组造就了一部分人,同时也毁灭了一部分人。成功者各有各的优秀,失败者也各有各的光荣,两者都为后来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互联网+、转型、VC、托管运营等等,一连串新观点时不时跳入我们脑海,当今,热度最高的当属OTO,有些人视OTO为神明,试图通过OTO在互联网大潮中华丽转型,他们生怕被新兴力量拍死在沙滩上,在OTO大潮中,有多少企业成功了,有多少失败了呢?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听惯了成功者的抑扬顿挫,今天跟随先知中国小编的步伐,让我们看一看那些失败的原因吧。
一、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是转型的关键
“互联网+”的提出让OTO瞬间高大上了,各大企业都想借OTO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且不论自身具体情况,先傍上“互联网+”再说,指望穿着OTO的外衣就能成功转型。理智情况下,大家一致认同,没有什么事情是万能的。可当网络上挂起“OTO”风时,理智就不知道被吹到哪里去了,俗话说,变则通。与时俱进是商业发展必须要遵循的规律,可变化要基于对自身充分了解的情况下。
二、打破僵化“模式”意识
自从OTO被提出后,普遍认为它是一种模式,其实,更确切来说,OTO是一个概念。是诞生于互联网思维下的大框架,仅将OTO作为模式未免有失偏颇,就像成功没有模式,脚踏实地才是关键。
三、创新是进步的根本
企业应该明白,OTO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概念,一个大框架,其中的内容还需要自己去填充,考验的是自身实力,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才是进步的根本。真正的创新是思想的创新,是技术的创新,是理念的创新,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同步,是前所未有的创造,不要单纯认为OTO是创新,自身实力跟得上,OTO可以帮助实现这种创新,否则,只不过是换个形式走别人的路。
四、一切发展应该以现实为依托
有很多OTO企业都信誓旦旦基于市场需求,敢问有多少是经得起考验的?餐饮和用车市场炒得那么火,成功了吗?实际的市场需求是怎样的?为啥外卖补贴成常态、打车优惠券满天飞?如果真的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企业用得着砸钱圈用户吗?如果说在初期抢市场阶段砸钱还有情可原,国内的外卖、打车等已经被瓜分差不多了,市场格局也基本明晰了,怎么还得靠钱圈住用户?美其名曰增强用户粘性,真实情况恐怕会是:如果优惠和补贴取消或大幅下降,用户需求会骤减吧。因为很大一部分用户的需求是被大幅优惠吸引来的,这也造成了这些OTO企业持续砸钱的困境。自己拔高的伪需求,赔死钱也要维持。
五、不要被“痛点”所伤
许多企业热衷于寻找消费者“痛点”,以为做产品、做营销、改善体验等戳中用户痛点,从痛点出发就能解决用户一切问题,是对的吗?互联网企业小米,在设计产品时,时刻关注消费者舒适点,为用户提供极致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让用户舒适惬意,才是企业致胜的法宝。找到用户“痛点”不难,难的是让用户在舒适中感受快乐,与其空追求OTO概念,不如塌下心来做产品,塑造良好的客户体验。
六、消费者心智资源是唯一竞争场所
用户粘性不应该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而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正如上文所言,拔高需求或许是恶性烧钱的根源。就算看到了市场前景,也不要急着消费未来嘛!停不下来的烧钱,这代价有点儿昂贵。
用车领域烧钱补贴。外卖订餐烧钱满减等情况常有发生,那么不禁有人要问了,“烧钱”是不是OTO的必要条件?从短期看,为了迅速扩张市场,烧钱是必要的,尤其是OTO行业。对于有些行业而言,初期短期的烧钱是可以理解的,合乎市场发展规律,不过持久的烧钱就不可以了,消费者心智资源是唯一的竞争场所,单依靠价格战带来的用户资源,忠诚度低。
营销人常说,要“粘”住用户,然而,用户粘性,却不是靠烧钱刺激来产生和维系的,应该是主观的自然需求。因此,OTO应该把重点放在占据消费者心智资源上。
七、风口猪要飞起来还得看实力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这句话在圈儿内也算广为流传了。
OTO的产生确实为市场提供了新方向,不过,随着千军万马蜂拥而上,这风口显然已经超负荷了。在你争我抢的厮杀中,风口夹杂着奋战的鲜血,我们关注着飞起来的寥寥无几,却不曾注视掉下去的千千万万。OTO为渴望成功的人们描绘了一片广袤的希望原野,却不是一个人人都能一飞冲天的完美天堂。“OTO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更多的是传递一份追求梦想的激励和希冀。OTO的门槛并不低,就算风再大,猪要想飞起来,还得有飞天的真本领。
八、切勿放大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际是一切活动出发的源点。不得不承认,OTO为传统企业转型以及互联网企业落地作了更好的指引,也为实体和电商从对立走向融合提供了可能。这让曾经被互联网企业冲击的传统企业看到了重生的曙光,也让互联网企业看到了成长的广阔空间。然而,转型就靠OTO,这样的盲目崇拜并不可取,OTO只是提供了一种转型的思路,各企业还是要量体裁衣,从实际出发,重视产品和服务本身,不要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九、OTO的使用范围
在“互联网+”提出之前,各行各业都燃起对OTO的满腔热情,似乎各行各业都需要OTO助阵,却不知道OTO虽好,却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生活中,我们知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其实这个道理在商业竞争中也成立。一些实体店没有OTO照样生意兴隆,有些网上平台没有线下渠道,也做的风生水起。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作出精准判断。
十、目前,国内OTO尚处于探索阶段
有人觉得OTO是转型的捷径,有人觉得OTO是创业的坦途,有人觉得OTO就是风口,其实只有能够真正踏实践行OTO,才能体会其中的滋味。OTO不是转型捷径,不是创业坦途,不是创业噱头,OTO涉及线上线下两个层面,需要去平衡、融合、经营。如今的BAT、国美、苏宁、京东都在践行OTO,他不仅仅是一个空口号,而是需要填充、落地,在探索中试错、纠正、完善才能取得真知。

- 相关文章
- • 聚焦在品牌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 • 企业发展战略之——品牌全案策划
- • 品牌策划全案关键词大全
- • 如何打造品牌信仰
- • 先知品牌全案“矩阵3+3”全案策划新模式
- • 电商代运营
- • 如何选择品牌管理模式
- • 《煎饼侠》背后的“病毒营销”
- • 如何在30分钟写出迅速卖货文案
- • 如何强化自己的品牌?
- 推荐阅读
- • 世东国际
- • 信息时代,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知名度
- • 2014年公司起名新趋势
- • 深交所上市地产百强中弘股份签约先知
- • 上海优喜洗烫公司签约先知中国
- • 车娃娃
- • 2017年公司起名大全
- • 慈壹
- • 北京乐觅餐饮集团再次签约先知中国
- • 鸿科命名
-
- 先知公司测名系统
- 客户评价
-
新辣道董事长李剑先知中国在文化方面的竞争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理论清晰、经验丰富、很有智慧。通过专业的定位命名及文化定向,后期的形象落地 为品牌积累了非常强的势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
朵唯手机副总经理赵勇先知中国的名字起得很好,实际证明好名字确实是品牌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后期的全案策划给品牌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尤其在整合创 意及设计方面,让品牌形成了系统的竞争力。
-
远洋集团品牌总监金悦在先知中国合作过程中,团队的专业能力及服务态度都非常值得肯定,名称及设计的后期应用效果也非常有竞争力,为远洋养老项目及 LAVIE的售前、售中和售后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