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宝宝避开“伤残”二字起名,切不可哗众取宠,过分追求个性。
身体受了伤或留有残疾,是件痛苦的事情。用“伤残”的遗症起名,等于揭人的伤疤,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如果2011年宝宝起名以伤残字起名,呼唤者与主人都会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所以,应当禁用伤残起名。但是,用伤残字的现象却古今皆有。
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原名孙宾,因受刑去掉了膝盖骨(即膑骨,也写作宾骨),后改名为孙膑。金朝有个人身上长满疡疮,即取名牙吾塔(即女真语“疡疮”)。近代书画家、纂刻家吴昌硕,由于晚年双耳失聪,故自称“大聋”。现代诗人,爱国志士苏郁文,由于评击袁世凯的窃国行径,惨遭迫害至双目失明。他忿然自号“眇公”,以示对迫害者的控诉。以上都是用“伤残”字命名的例子,但各自的情况及用意不尽相同。孙膑以“膑”为名,是为了铭记庞涓的罪行,并发愤以雪耻。这不是他人强加给他的,而是自己选定的,因而不存在不仁道的问题。金代的牙吾塔,以病残为名,是不仁道的。吴昌硕晚年自称“大聋”,这是一种“自称”,不是“别号”,更不是名字,严格说来不算以“伤残”字取名。
苏郁文自号“眇公”,从情节上看与孙膑取名有些相似;但“眇公”是“别号”不是名字,号与名是有区别的。对以上情况应当这样看:给未成年的人起名,忌用“伤残”字,以免伤害主人的心灵;成年人自己起名,除有所寄托、另有深意者外,不宜用“伤残”字词,以免引起读者的不快;给别人起绰号,更不应以生理缺陷为话柄,用“伤残”字刺激主人。
对身体伤残者,应给予体贴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忌用“伤残”字起名,就是说在起名时也要发扬这种人道主义精神。
- 客户评价
-
韩国三星中国区副负责人金总先知中国在文化方面的专业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经验丰富、很有智慧。在三星中国区总部的建设及布局中,给予了非常专业的支持,将中国环境文化融入企业发展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围棋世界冠军廖元赫母亲伍女士思翰老师为孩子起的名字非常好,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孩子在同龄竞争者中具有了领先的优势。后期先知专家又给了很多细节的建议,比如颜色方位等选择上,系统的规划让孩子有了更大更好的格局,非常感谢先知国学。
-
童星顾采晴母亲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先知国学思翰老师,见面详细沟通更体会到先知公司在宝宝起名及策划方面的专业。最终顾采晴这个名字家里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专家给孩子做了清晰的事业规划。这几年得益于先知思翰老师的帮助,孩子发展非常好,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