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中国人为什么那么信环境,为什么那么多人孜孜以学,梦寐以求?为什么那么多人痛恨反对,欲除之而后快?这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学,环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中国古人把环境称为策划,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策划环境地理。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请大家在说环境的时候不要把“地”忘了。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环境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环境,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环境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环境策划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环境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
环境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研地说:一雾水,二环境,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里所指的环境应是环境的原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是什么,三就是水。把老子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环境。环境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人认为这是环境一词的起源,其实郭公这里就已把环境狭义化了。
后来有人把环境学归类于道家五术之一,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中国古代,环境策划不但所谓儒释道三教都乐于此道,就连那些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都把环境地理作为必须掌握必须精通的知识与学术。所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是也。只不过后来有些遗贤术士把环境学引入太过功利化和神秘化的方向了而已。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环境一词是这样定义的: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迷信的人认为环境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可以说,现代汉语词典把环境定义为“指住宅基地、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是片面的,把环境狭义化了。定义“迷信的人认为环境好坏可以影响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这是把环境丑化庸俗化了。
什么叫迷信,益福堂个人认为,彻底的相信和肯定,是迷信,而彻底的不相信和否定也同样是迷信。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一词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比较广义的意义,泛指附近的空间、山、水,树木等自然环境。比如说这里环境真好,真是一块环境宝地等。一种是比较狭义的意义,专指阴宅(祖坟)和阳宅(住房)。比如说做环境,你家有好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