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兔年来年之际,父母在为字想到头疼之际,我们为你奉上一个趣味小知识,看看古代的人是如何对待命名这件事的。
根据《礼记·内则》介绍,命名礼仪是一个复杂但颇有条理的过程: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父亲不入产房,惟经常使人慰问,显示对妻儿的关心。三个月后,命名礼择日举行,家庭中有头面的妇女如祖母、伯母、叔母等,以及父亲已为孩子请好的老师(或保姆)都来参加。当日,母亲先行沐浴更衣,孩子也剪去胎发,并留一部分挽一对角儿。礼仪开始时,母亲抱子(女)出房,当楣东立,辈份最尊的妇人先看婴儿,并喊着做母亲者的姓氏说:“某某氏,今天要让孩子拜见父亲了。”当父亲的应答道:“我一定要好好教养他,使他守礼循善。”然后,父亲走上前去,握过小孩的右手,给其以慈爱的笑容并逗戏,百日左右的小孩,往往会以嘻笑咿哑和手舞足蹈相回报,从而给庄重的礼仪增添了融洽欢欣的气氛。
接着,最关键的程序开始了。做父亲的在根据孩子的出生时日、体形相貌等各种条件进行综合参酌后,要当场宣布给孩子的命名(亦有事先拟定的)。说出命名后,母亲立刻应答,略谓一定谨记夫言,教儿成德。然后,她把孩子交给老师或保姆。对方抱过婴儿后,即依尊卑长幼的顺序,把小孩刚获得的“名”一一向参加礼仪者宣告。祝贺声中,人之初,“名”得立矣。
命名礼的尾声,是告祖先告宰闾,这两道程序都由父亲唱主角。告祖先使新生儿之名获得家族内部的认可,告宰闾则为存档,其式为“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由“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礼记·内则》)。从此,如不发生更名情况,命名礼上所给予的这一特称,将随伴担当者终生乃至永远;在其有生之日,它的表现方式(如名贴、印章、证件等)有时竟比其本身更具有证明效验(这种现象,迄今仍在银行、邮局等机构内行之有效),而在其身后,除了“尔曹身与名俱灭”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的故事,不也比比皆是吗?这就难怪古人对于命名之礼,要如此慎重了。
- 客户评价
-
韩国三星中国区副负责人金总先知中国在文化方面的专业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经验丰富、很有智慧。在三星中国区总部的建设及布局中,给予了非常专业的支持,将中国环境文化融入企业发展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围棋世界冠军廖元赫母亲伍女士思翰老师为孩子起的名字非常好,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孩子在同龄竞争者中具有了领先的优势。后期先知专家又给了很多细节的建议,比如颜色方位等选择上,系统的规划让孩子有了更大更好的格局,非常感谢先知国学。
-
童星顾采晴母亲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先知国学思翰老师,见面详细沟通更体会到先知公司在宝宝起名及策划方面的专业。最终顾采晴这个名字家里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专家给孩子做了清晰的事业规划。这几年得益于先知思翰老师的帮助,孩子发展非常好,非常感谢。